更多
首页 >  要闻 >

纪录片《玄奘之路》解说词文本12 第十二集 圆满

2023-01-19 17:48:10 来源:哔哩哔哩

第十二集 圆满

/大慈恩寺 陕西西安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公元七世纪,在大唐的都城长安,它是最壮观的寺院之一。

大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就是玄奘。公元652年,大慈恩寺建成之后四年,玄奘亲自设计了这座名闻遐迩的大雁塔。

/652年 大唐长安大雁塔/

大雁塔,根据一座已经消失的印度佛塔建筑而成。大雁塔落成的第二年,一个印度僧人来到长安,给玄奘带来了印度的消息。

玄奘:光阴飞逝,不知不觉之间离开印度已经十多年了。

十多年前,玄奘西行印度。在当时的佛学中心那烂陀,他整整学习了五年时间。

戒贤法师是那烂陀的住持,也是一代佛学宗师。衰老的戒贤,曾带病为自己的中国学生讲经说法。听闻导师离世,玄奘不胜感慨。

玄奘:玄奘昔日求法,蒙导师亲自指点。返回故土之前,又再三叮嘱。殷勤之言,似乎仍在耳边。

西行十七年之后,玄奘在佛法的发源地最终被尊为大师。然而,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候,他依然返回故土。

玄奘:匡正经典,弘扬佛法,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在长安城里的大慈恩寺,玄奘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翻译佛教典籍。参与经书翻译的人,不仅有来自各个寺院的高僧,还有不少大唐的官员。

在玄奘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佛经翻译变成了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然而,反对的声音开始在长安城中蔓延。

一些官员认为,皇帝对高僧太过尊崇,会影响帝国的发展。反对的矛头直接针对玄奘,他一时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656年 大唐长安城/

为了取得皇室的信任,玄奘不得不在寺院和宫廷之间来回奔波。只要有机会,他随时准备为皇家提供宗教祝福。

在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怀孕的时候,他表示了最殷切的关注。在皇子降生的一个月里,他一连五次上书,替帝国未来的继承人祈求幸福。

为了获得皇室的信任和支持,已近老年的玄奘费尽了心血,反对的声音慢慢平息了。

/656年 长安大雁塔/

作为一个高僧,玄奘希望利用自己与皇室的关系,为佛教徒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公元656年,玄奘给皇帝写奏章,希望能够废除先道后佛的一条律法。

玄奘:僧人生活不易,恳请圣上明鉴,取消佛道次序排位。

令玄奘没有想到的是,唐高宗非常愤怒,断然驳回奏章。五十七岁的玄奘受此打击,突然一病不起。

夜以继日地翻译经卷,在寺院与朝廷之间来回奔波,过度的操劳使玄奘的身体每况愈下。

二十九年前,玄奘在翻越大雪山的时候,遭遇严重的灾难。将近一半的随从被冻死,玄奘也深受其苦,身体从此留下病患。

《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的旧病突然复发,几乎丧命。

/657年 洛阳陈河村/

一年之后,大病初愈的玄奘跟随唐高宗来到大唐的东都洛阳。

洛阳是著名的佛经圣地,也是玄奘的故乡。自童年离开以后,这是玄奘第一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一切都变了。

童年的玄奘,曾经备受宠爱,幸福和快乐一度笼罩着秀丽的陈河村。四十八年后,故乡的亲人丧失殆尽,玄奘能够找到的只有一个年老的姐姐。

人生无常,幸福总是不长久。玄奘在十岁时父母双亡,只能与哥哥、姐姐相依为命。童年的变故,最终让玄奘走上了佛门之路,也给他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玄奘多方打听,才找到父母的坟墓,坟墓已经荒废不堪。在给皇帝的奏表中,玄奘这样写道。

玄奘:父母的坟陇没人照顾,已经荒废得快要看不见了。回忆往事,内心难以安宁。希望圣上给我几天时间,和姐姐一起收拢父母的遗骸。

/玄奘父母坟墓 河南偃师市陈河村/

在朝廷的资助下,玄奘重新迁葬了父母,这是玄奘在俗世的最后心愿。

/少林寺 河南登封市/

在洛阳停留期间,玄奘请求皇帝,希望去僻静的少林寺翻译经卷。与皇室的来往浪费了玄奘太多的时间,他很难专心致志地翻译佛经。

然而,唐高宗又一次拒绝了玄奘的请求。在皇帝的心目中,玄奘是不可或缺的,他不希望玄奘离得太远。

但是,玄奘不想再有任何耽误。上天留给他的时日已经不多,大量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在玄奘的一再请求下,唐高宗终于答应玄奘,在郊区的皇家宫殿翻译经卷。

公元659年的秋天,六十岁的玄奘来到了玉华寺。

玉华寺在今天陕西省铜川市附近的山谷,风景秀丽,优雅清静。

/玉华寺遗址 陕西铜川市/

太宗皇帝去世之后,高宗下诏,将皇家离宫改为寺院。就是在这里,大唐的高僧玄奘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在玉华寺,玄奘决定,翻译规模最大的一部佛经——《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梵语有二十万颂,汉文至少在数百万字以上。翻译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由于数量太过庞大,弟子们建议删繁就简,但是玄奘坚持秉承原文,一个字也不能少翻。

/玉华寺肃成院遗址/

这个三面环山、一面正对山谷的地方叫肃成院,玉华寺中的玄奘就居住在这里。当年的房屋只剩下了地基,但肃成院的幽静,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在房屋后边的石岩上,有一个小型的佛窟,玄奘曾经亲自在这里督造佛像,礼拜佛陀。如今佛像已经无影无踪,只能看见石壁上一些隐隐约约的雕刻。

二十世纪后半叶,考古学者陆续挖掘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玉华寺。

这是一尊佛像的底座,底座上刻有五行铭文。学者们考证,这是现今发现玄奘唯一的手迹。

根据石雕上的花纹纹饰,这是佛教中典型的金刚座。

/金刚座 印度大菩提寺/

公元前六世纪,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所坐之处就被信徒们尊为金刚座。玄奘西行的时候,曾经在大菩提树下痛苦不已。

金刚座上的佛像已经找不到了,但通过这些珍贵的文字,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玄奘对佛祖的赤诚之心。

在肃成院对面的山谷中,至今还生长着两棵菩提树。

菩提树原产印度,玄奘当年从印度返回的时候,携带了不少奇花异果的种子。据说,玄奘曾经在这里亲手种下了象征着智慧的菩提树。

在肃成院,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个刻有佛陀脚印的石雕。

/印度大菩提寺/

史料记载,玄奘在印度求学的时候,曾经拓印过一处佛陀的足印。根据印度的拓印,玄奘复制了这个石雕。这很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足印。

/660年 玉华寺/

玉华寺中的玄奘,再也没有踏进过繁华的长安城。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佛经翻译上。

玄奘:经卷数量巨大,我经常担心不能完成。你们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努力一点,不要害怕辛劳。

在玄奘的一生中,他第一次流露出担忧之情。多年的劳累使他的体力出现了衰竭的征兆,他已非常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四年时间过去了,庞大的《大般若经》终于全部翻译完成。

公元664年正月初三,玄奘应弟子们的请求,又开始翻译新的佛经。勉强翻译了几行之后,玄奘慢慢地放下了经卷。

玄奘:这部经卷与《大般若经》相仿,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用完,再也无法翻译。死期已至,不远了。

他平静地告诉弟子们,归期将至。玄奘就此停止了他十九年之久的佛经翻译事业。

十九年的时间,玄奘一共翻译佛经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玄奘翻译的佛经,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严谨,全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后来者更是难以企及。在中国的翻译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绝后,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第二人。

然而,玉华寺中的玄奘,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他亲手督造的石窟,玄奘最后一次礼佛。对于一个僧人而言,生命的目的在于实现圆满,圆满的标志就是成佛。

自从踏入佛门以来,玄奘一直追随佛的脚步,片刻也不敢懈怠。

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二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

冥冥之中,玄奘似乎听到了佛的声音,天堂在召唤。

/664年 玉华寺肃成院/

公元664年正月初八,有弟子梦见一座巨大的佛塔倒塌。

玄奘:浮图崩塌,这是我灭谢的征兆。

正月初九,玄奘在屋子后边跨越一道细小的水沟时,不慎跌倒,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自己的禅房。

玄奘:我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弥留之际,玄奘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成百上千的人,穿着锦绣的衣服,携带着华盖珍宝。在音乐的伴奏下,徘徊在肃成院,久久不愿离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玄奘相信,他能够成佛。

玄奘生病的消息传到宫廷,唐高宗迅速指派皇家医生诊治。但是,御医到达玉华宫的时候,玄奘已经圆寂。

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晚,玄奘安详地离开人世。

长安的皇帝闻听噩耗,一连数次感叹,朕失国宝矣。唐高宗不胜悲痛,以至于罢朝数日。

根据皇帝的意见,玄奘的遗体送抵长安,暂时安置在慈恩寺的翻经堂。玄奘所翻译的经书,也全部交付慈恩寺保存。

《三藏法师传》记载,遗体停留慈恩寺期间,玄奘的弟子数百人痛哭不已,京城的僧侣和百姓也前来吊唁,每天都达到上千人。

玄奘:我死之后,用最简单的方法裹住我的身体,安置在一个僻静的地方。

/664年 大唐长安城/

公元664年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

但是,他的葬礼既不简单,也不安静。史料记载,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长安附近五百里内送葬者一百多万人。

斯人已逝,留给世人的是绵绵不绝的怀念。大唐的皇帝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苦海方阔,舟楫遽沉;暗室犹昏,灯炬斯掩。

根据玄奘的遗愿,他的遗体被安葬在长安东边的白鹿原。

据说,唐高宗从皇宫的高处,因望见玄奘的坟墓而经常伤心。五年之后,高宗皇帝下诏,将玄奘的遗体迁葬于长安南边的樊川。

/兴教寺 陕西长安县/

樊川在陕西省的长安县,玄奘的舍利塔就屹立在这里。在玄奘塔的两侧,埋葬着他的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他们是玄奘衣钵的传人。

/玄奘塔/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不仅翻译了规模庞大的经书,而且创立了著名的法相宗。

/窥基塔/ /圆侧塔/

玄奘圆寂之后,法相宗分别由窥基和圆测发扬光大。其中,窥基是西域于阗国王室的后裔,而圆侧是朝鲜半岛新罗国王的孙子。

今天,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法相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流派。

其实,玄奘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

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公元七世纪初期,他以坚定的意志和独一无二的智慧,征服了丝绸之路。玄奘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现代探险家的先驱。

旅行的意义在于传播文明,玄奘是古代世界两大文明之间最成功的使者。他在印度学习佛法,也在印度成为佛学大师。没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几乎无法重建自己的古代历史。

/那烂陀遗址/

今天,玄奘的故事被写进了印度学生的教材。凡是读过书的印度人,很少有人不知道玄奘的名字。

/印度玄奘纪念堂/

公元2007年二月,在中印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玄奘纪念堂在印度那烂陀附近落成。

玄奘已经成为亚洲两个大国之间友好的化身。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玄奘是空前绝后的,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陕西省西安市的慈恩寺,这是玄奘翻译佛经的地方,也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座寺院。在大雁塔的地下室,精心保存着几片古代的佛经。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从印度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佛教典籍。

漫长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庞大的经卷大多被毁。现在,玄奘带回的梵文经卷,只剩下这寥寥不足的十页残片。

在这个玲珑剔透的宝塔中,盛放着一小块玄奘的顶骨。对于佛教徒而言,它是无比珍贵的圣物。

玄奘的坟墓曾经遭到劫掠,顶骨几经辗转,分布在中国各地。

/药师寺-玄奘三藏院 日本奈良市/

1942年,日本侵略军从南京抢走一部分玄奘的顶骨舍利。

/印度那烂陀大学/

1957年,中国政府赠送给印度一小块玄奘的顶骨舍利。现在,舍利被保存在玄奘曾经留学的那烂陀。

/大慈恩寺 陕西西安市/

玄奘留给中华民族的,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作家鲁迅这样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

/大雁塔广场 陕西西安市/

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标签: 陕西西安 旅行的意义 三藏法师 不辞劳苦 中国佛教 承前启后 古代历史 绵绵不绝 玄奘三藏 为民请命 删繁就简 最后的时光 名闻遐迩 一代宗师 朝鲜半岛 玲珑剔透 夜以继日 一病不起 第十二集 丝绸之路 永不放弃 生活不易 每况愈下 呕心沥血 成百上千 独一无二 首屈一指 中华民族

国际
国内

要闻

健康

法制

体育